分享到微信
2013年,一个又一个新地标,在烟台落地生根。走进这些新地标,我们看到的是一年来烟台经济的精彩“蜕变”。立足提质增效,坚持转型发展,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我们正打造着质量提升和效益增长的“烟台经济‘升级版’”。
东部新区三座“海洋大厦”全部封顶
眼下已进入二九,烟台东部、金山湾畔、鱼鸟河边,大型工程车往来频繁、各类机械齐声轰鸣,一幅热闹繁忙的画面。
“真快啊,前两年这里还是盐碱地,海边还到处是养殖池子,可现在已经变成高楼大厦了。”看着眼前的忙碌,老渔民林建安感叹道。这片原本是盐碱滩涂的地方,自从烟台打响“一极领先、多极崛起”的新战役开始,就被赋予了一个新名字———“东部新区”。东部新区,是名字,也是使命和担当,它当仁不让地成为全烟台的“一号工程”。
镜头拉近到2013年。12月2日,22层、高95.5米的海洋经济总部基地和海洋创业服务大厦主体封顶;6日,烟台东部海洋经济新区(宁波)合作交流会在浙江宁波掀起新一轮“烟台热”;26日,45层、高192.1米的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主体封顶……如今,东部新区贯彻蓝区战略、发展蓝色经济、崛起蓝色产业的重要支撑平台,建在金山港区域的地标性建筑———烟台海洋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经济总部基地及海洋创业服务大厦、会议中心这“三座大厦”已经巍然矗立在大海岸边。
面向大海,步入“深蓝”。以东部新区建设为龙头,烟台加快了迈向“深蓝时代”的步伐。在“一极领先、多级崛起”发展格局下,围绕“四区一岛”的主战场,强力打造蓝黄战略优势板块。环海而视,西部,莱州临港产业区南北两个起步区各10平方公里土地收储基本完成;北部,龙口工岛群今年完成填海工程量1亿方,累计已完成工程量的60%,招远人工岛群确定投资方;南部,丁字湾区域与青岛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稳步推进;海上,长岛跨海引水工程、全域双回路供电网络改造工程、南北长山大桥等基础设施建设按计划快速推进。
【亲历者·画外音】
“‘四区一岛’作为烟台未来发展的区域增长极,已拉开大的开发框架,‘一极领先、多级崛起’的格局已初显形态,带动了全市蓝色经济快速发展,为烟台‘蓝色跨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烟台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李杰介绍说,2013年1-9月,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1583.2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船舶及海洋机械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工等5个产业增长速度均超过了16%,成为拉动全市海洋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新“万华”带动千亿产业集群
烟台是工业大市,工业提供了全市五成以上的经济总量、六成以上的财税收入和劳动就业、七成以上的节能减排、八成以上的外经贸成果。
目光聚焦在开发区八角海滨,大海见证着一个集石化化工、煤气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于一体的现代化工产业园区的崛起,这里就是总投资 700亿元的万华烟台工业园。“目前园区主要装置全部开工,2015年投产后将完成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90亿元以上,加上万华宁波工业园的MDI 装置,万华MDI产能将达到200万吨,世界第一。”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博学如是说。这意味着,万华将一举成为亚洲最大最全的聚氨酯和涂料原料基地、全球规模最大的丙烯下游产业化工园区,将在烟台带动形成一个千亿级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创新引领,转向高端。万华的升级是我市工业经济转调升级的一个缩影,而企业要转型升级,离不开的是科技引领下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建起了高水平的研究院,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起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小企业建起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创新梯队已日趋完善。2013年,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13家和22家,工业企业完成技术创新项目2200项,其中国内先进水平以上600多项,225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创历年新高。
在烟台,传统工业的转调升级一直伴随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产业升级的步伐也正向着国际分工和产业链高端迈进。从“3·50工程”到 “8515”培强做大工程,再到如今正在加紧实施的“5510”工程,一路走来,烟台工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涌现出了南山、东岳、张裕、万华、招金等一大批骨干企业,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旗舰。
【亲历者·画外音】
烟台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办公室主任孙嗣文介绍,今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7和0.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26亿元、利税1121亿元、利润851亿元,分别增长11.36%、12.8%和12.53%,绝对额分别居全省第2、3、2位。
烟台步入城市综合体时代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转型发展,按照“发展提速、增长提质、比重提高、效益提升、水平提档”的目标,推动全市服务业实现提升发展。
如今步入芝罘区中心地带,万达广场的施工进度并没有受到入冬降雪的影响,与其隔街相望的中粮大悦城已完成封顶,正跟相邻的振华商厦呈现出一幅“三足鼎立”的场景。而被列为服务业四大工程的烟台总部经济基地、国际综合物流园区、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北方城大市场,也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和招商中,正逐渐成为我市生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高地,全省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我市服务业链条在逐渐拉长,服务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增质提效,协调发展。2013年,我市先后出台“1+6”个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发展意见,即《关于加快推动服务业提升发展的意见》以及培育发展市场主体、加快金融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创新发展、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等意见。
【亲历者·画外音】
“旅游、交通物流、金融、地产已经成为烟台服务业重点打造的亮点产业,多个产业共同发力,共同推动了烟台服务业的发展。”
烟台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办公室主任田序润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555.4亿元,增长9.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1-11月,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308.5亿元,同比增长18.2%,完成服务业投资1926.2亿元,同比提高22.3%,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9.1%。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