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2014年的第一天,在烟台芝罘区金璜顶山下的白石区片E地块上机械声隆隆,数十台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平整场地,25栋白石新房开建。站在工地不远处,抱着孙子遛弯的李保民,伸直了脖不时朝里面瞅:“看,咱以后的新家就在这边住……”
“旧城改造”这个词儿,对老李来讲就是幸福的同义词。在李保民的记忆中,自己生活在厢房楼40多年很痛苦,除了街坊邻居人好相处外,没有一点可心的事。过去的2013年则大为不同,盼了多年的旧城改造破土动工,一家人终于“把心放在了肚子里”,幸福的日子终于有了奔头。
白竹街居民回忆“苦日子”
“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天天生炉子取暖……” 回想去年元旦,李保民唏嘘不已。作为白竹街最后一批守望人,李保民在这里住了40年,他的家坐落在一栋东西朝向的厢房楼里,虽说是楼,可这日子过的,用老人的话讲,“ 就是城市中央里的农村人” 。
“冬天住得太遭罪了! ”由于不通暖气,李保民每年都要爬山头砍柴来生炉取暖,火炉就设在自家客厅,一到过年,孩子回来或是亲戚朋友来串门,屋子里转身都难,更遭罪的是,烧火炉一遇到湿柴或风向不好等麻烦,屋子里的烟气呛人,桌子椅子落得到处是灰;比这还要命的是,由于炉子在客厅,卧室和厨房并不暖和,睡觉得穿棉服,如果小孩在屋子里呆久了常常会冻感冒。
另外,老旧住宅近似“危楼”,让人神经时刻紧绷。“一碰到大风暴雨,我们这的屋顶哗哗往下掉土!” 南开街5号的老街坊老蔡讲,30年前他就搬到这里居住,自己所在的楼内墙面是泥坯的,随着岁月的流逝,本就质地较松的墙体更“脆弱”,甚至连钉子都钉不牢。正因为居住条件恶劣,楼房里大多数人已搬离。
老两口告别老屋住上大房
“2013年我最幸福的事,就是40平方米的小窝换成70平方米的家,高兴啊!”作为白石区片改造项目交钥匙的第一人,2008年才搬到新石南路居住的张大姐一脸幸福。她讲,此前住的那所阴暗潮湿的老房,由于紧挨着一座小山丘,太阳照进屋里的时间很短,家里有人的话,下午3点就得开灯,同时由于户型不透风,一到夏天蚊蝇特别多……而今,经过置换又添了一些钱,他们老两口就能住上7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幸福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对李继勇来讲,2013年也同样是见证变迁的一年。“自征收补偿方案公布之日起60天的签约奖励期内,白石区片一期签约交房率达到91.5%,这是烟台旧城改造从未有过的征迁速度;截至目前交房数已突破2649户征收总户数的94%……”作为白石区片改造房屋征收指挥部现场指挥长,他拿出了统计数据。
然而,变迁的背后,是不懈的付出换来的。谈及白石区片老街坊多年的期盼,李继勇解释,早自2005年开始,我市就着手引入社会资金对白石区片进行改造。
“前前后后来了七八家开发商,但算完经济账之后就都走了。”白石区片人口稠密、建筑密度大,改造成本高、收益率低,没有开发商愿意接下这个重任,2012年8月市政府决定“独挑大梁”。“这是《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实施后,我市第一个由政府主导征收并主导建设的旧城改造项目,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改造利益归老百姓,补偿方案充分征求老百姓的安置需求,实时调整户型,投资优惠面积增加至20平方米。”李继勇说,正是因为政府力量的“双角色”主导,才换来了绝大多数老百姓对征迁的支持,有的居民在补偿方案公告之前就提前主动交房。
新开工保障性住房 开工率125.9%
白石区片的百姓,新年祈愿新生活。而这样的福祉,越来越多地“光顾”到有居住困难的烟台市民。
“今年是近年来市区城建重点项目数量最多、投资额度最大的一年。”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讲,旧城改造方面,朝阳所城、北马路大庙、慎礼、白石等区片征收改造步伐全面加快。城市科技广场基坑支护全部完成,桩基施工加快推进。安置房和保障房建设方面,建城·颐苑主体完工,建城·西府展开地下施工,建城·福苑2号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审查;锦绣新天地6402套保障房全部交付使用,锦绣家园正在加快配套施工,锦绣新园4栋楼主体施工至10层……
综观民生城建的大动作,我市在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新开工保障性住房项目38个、4028套,开工率125.9%;新开工棚户区改造2.58万户,占全省18%;在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投入5000万元对市府、华茂两个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对东山区片周乐街区域81栋楼房实施了平改坡改造,受益群众近万户。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