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张桐人故居
夕阳西下,僻静的宫家岛大街上,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那就是张桐人旧宅。
历经岁月的沧桑、饱经时光的洗礼,它承载了一代代宫家岛人难忘的回忆,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段烟台历史的烙印。
>>宅院古香古色,共有120余间房
张桐人旧宅坐落于芝罘区宫家岛村中心大街西部,坐北朝南,始建于1924年,于1936年最终建成。
这座旧宅共有13处院落,包括10处住宅,1处客屋,1处“停灵阁”,1处平台房,共有房屋120余间,占地3600平方米。13处院落由南北2条,东西1条胡同互相贯通,形成一个长方形建筑群。住宅院群之后,西有“停灵阁”(供停灵、守灵用);东有“平台房”,村人称“平台底”,面积较大,可容纳300余人。
张桐人旧居是比较典型的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建筑,建筑工艺非常精细。门厅多处刻有楹联诗词,皆出自张桐人手笔,书法出众、刻工精良,呈现出浓厚的古文化艺术氛围。
1955年,张桐人旧居被辟作村公所,以后为生产大队办公室,现为只楚街道办宫家岛居委会办公场所。整个建筑除室内文字雕刻被破坏外,其余保存完好。已被列为烟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期太长,建房工头成地主
“房子建成的时候,我才七八岁,到今天70多年了。”谈起与老宅子有关的往事,今年83岁的张全莹老人眼里泛起点点泪花。从不谙世事的孩童转眼到了耄耋之年,老宅经历的风风雨雨,老人都看在眼里。
“这个宅子,光建筑前前后后就花了将近10多年的时间。”说起这个宅子,老人兴致渐渐高了起来。
据张全莹介绍,建这个宅子的时候,是从蓬莱请来的包工头,当时包工头也不知道要盖的是什么东西,领着自己的人就来了,包工头开始寻思没多长时间就能盖完了,结果这一盖就是10多年。
“拿了10多年的工钱,等到宅子盖完以后,包工头自己也成了个地主,带着钱回了蓬莱。”说到这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建筑这栋宅子花费之多,可见一斑。
“当年,张桐人为了让现在这栋故居成一个四方形的整体,曾经想把我祖上的这栋老房子也买下来,可最后我的父亲没有卖。”老人指着故居西侧的房子回忆到。
>>宅院太结实,拆都拆不动
据张全莹介绍,张桐人旧居建筑用料十分考究,建造工艺也相当细腻精湛。砌墙所用的石灰粉,都按照比例掺入豆浆小米等,这样砌成的墙非常坚固结实。
张全莹回忆说,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党来到宫家岛,看到张桐人老宅后,知道这是一户有钱人家,便想讹这家主人一笔钱,于是派了一些兵来拆这座老宅子,寻思主人一害怕就会拿钱出来,结果没想到,老宅子非常结实,根本拆不动,只好罢手,再也不敢打这家主意了。
据《只楚镇志》记载,张宅建筑的地基、墙体、台阶所用的石料皆为荣成石岛红岩石,用帆船运到烟台码头,再由骡子驮石条运至宫家岛。石头经过琢磨后,非常平整。然后再将石灰按比例掺入豆浆用来砌墙,这样砌成的墙体非常严密、坚固。
张桐人简介:
张桐人(1883-1946),字桐荫,宫家岛人。青年时期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今山东大学前身)预科班,曾在清政府中任职。是第一批剪辫子的汉人官员。后脱离仕途,一面致力于书法艺术和历史法学研究,一面致力于田园和工商业经营。在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方面也有所贡献。
张桐人对古代碑帖、书体、书史和书画家进行过深入研究,其评论著述有几十种,极具学术价值。民国时期,与常尊三、张宗周等人并称烟台地区“八大书法家”。
1944至1946年,张桐人将宫家岛宅院无偿提供给烟台恤养院使用,建立恤养分院。他曾任“广仁堂”(1891年开办的教育机构)的董事,从各方面资助其下属机构“读书会”(专门接收贫苦儿童入学的学堂)。“读书会”后改为“广仁堂附属小学”,发展为6个年级的完全小学,张桐人兼任校长,亲自管理学生学习和起居。1945年解放后,学校移交教育局。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