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政策制度亟待完善
十二五期间,受现实需求压力,保障房建设任务空前繁重。调查中,专家表示,与保障房相关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正在日益凸显。
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已签订任务量,项目手续不全就开工,出现“边开工边办手续”现象。
今年5月24日至6月2日,河北省住建厅对该省保障性住房质量安全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接受检查的66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71个单位工程中,建设手续不齐全的工程占检查工程10%。
仓促上马,监管不力引发的问题频现。业内外人士普遍反映,部分地方因工期过于仓促,保障房建设中从施工、监理、建材等一系列企业招投标流程被弱化,客观致使对建设质量的监管流于形式,这也是造成保障房质量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相关规定的漏洞也造成部分开发单位“偷工减料”。调查发现,限价房和经适房当前平均利润率约7%~8%,不足普通商品房一半。加上各项税费、土地成本和通胀因素,利润更被压缩。廉租房和公租房项目利润率更低,且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因此造成一些企业千方百计压缩成本。专家表示,若缺乏强力有效监管,危害质量安全事件很难避免。
政策环境和相关投融资机制不完善也成保障房建设推进乏力深层原因。
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以财政投入为主。调查显示,因地方配套资金不足,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实施艰难。
近年来土地成本高涨,保障性住房开发成本快速上升,不少项目出现亏损,民企纷纷退出保障性用房领域。长期关注保障房建设的中航工业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江涛表示,与我国多数城市较低的租金房价比,在公共租赁房或廉租房市场投入的资本难以达到合理收益率。加之中低收入群体偿付能力有限,即使出现信贷违约,银行也面临资产处置方面限制,这使得金融机构同样缺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性。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金融投资委员会主席孙飞博士认为,资金严重不足是目前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立法缺失,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导致存在严重的资源稀缺局面。
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采访中,专家呼吁,必须从顶层设计入手,尽快建立完善相关保障性住房法规,规范投入、建设、分配、监管、退出等制度,进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有专家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启动政策性金融杠杆。国际上,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创新推动市场化资金参与。政府并不充当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主体,而是通过税收优惠、税收返还、利息补贴、增信担保等方式提高保障性住房开发和运营收益率,使其达到市场化运营下的合理风险收益水平,从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最终投融资主体仍由地产企业和金融机构充当。
姚江涛认为,政策性金融杠杆的启动,有利于建立适合国情的保障房融资及流动体系,实现保障性住房市场可持续性发展。
孙飞建议,应尽快出台制定《住房保障法》,规范政府与地产商职能与定位,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使得政府和市场均能满足国民多层次居住需求,构建中国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公平分配是保障性安居工程“生命线”,社会学专家郭簃认为,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基本住房保障制度,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同时建立公平分配机制和质量监督体系,对保障房建设实行质量终身责任制。只有做到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才能真正使住房困难中低收入家庭受益。本报记者 王 瑜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