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而要想为保障房大规模融资,商品房的市场价格就不是越低越好。仅就保障房融资而言,目前以打压商品房房价为核心的房地产政策,与住宅问题的解决存在矛盾。因为市场房价越高,保障房的风险反而越低。要解决保障房融资问题,就需要对目前的房地产政策进行必要的再思考。我的建议是,放弃价格手段,转而通过数量工具,有区别地调控住房市场:一是增加保障房土地供给,确保低成本形成资产;二是紧缩商品房土地供给,防止资产的市场价格暴跌,为住房抵押市场提供稳定的价格基准。
如前所述,资金需求大、回报率低,是保障房固有的特点。如果市场银根过紧,资金就会首先流向回报率比较高的项目。保障房建设就无法低成本地大规模融资。事实上,近来央行的一系列收紧银根的举措(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在影响保障房的融资成本。
据新华社报道,去年货币比较宽松时,保障房项目贷款一般是维持基准利率,甚至能享有下浮10%~15%的优惠;今年以来一般是上浮10%~15%,高的甚至达到30%。很多企业抱怨,按这样的资金成本,保障房的建设不但无微利可图,且极有可能亏本。因此,保持适度宽松的资金供给,是保障房融资的重要前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放弃对商品房市场的打压,给投资型需求一个正常的市场渠道,不仅有利于引导资金,减少其他商品涨价的压力,也有利于保障房市场大规模低成本融资。同时,也对地方政府获得足够的土地收益,偿还地方债务至关重要。因为地方政府配套的5000亿资金中,绝大多数要依赖和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的土地财政。打压商品房市场,实际上也在间接打击保障房。一旦市场房价暴跌,将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
向所有人转移财富
市场融资和公平分配并非孤立的问题,它们是保障房政策相互关联的两个侧面——两个问题必须同时获得解决。无论是以“租”为主的保障房供给模式,还是以“售”为主的保障房供给模式,都存在难以回避的制度障碍。“普惠性经济适用房”通过“先租后售”,将二者组合起来,就能够有效破解传统模式的“两难”。
之所以采用经济适用房,乃是因为经济适用房的计价基准是成本——低于这个价格,就必须依赖非市场的利益转移。而政府的任何补贴,本质上都是转移其他人的福利,并扭曲价格信息。因此,也是不可持续的;而高于这个价格,保障房的普惠性就会降低。价格越高,能负担的阶层就越小。
按照“先租后售”这种模式,政府的付出(土地和建设成本)并没有增加,但产品的价值显著增加。政府只是把原来被制度所抑制的财富释放出来,从而实现了政府和居民双赢。
特别重要的是,实行“先租后售”的模式,实际上是一个面向社会所有阶层的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原来经济适用房最为人诟病的向富人转移财富,而“普惠性经济适用房”可以向所有人转移财富,获得资产的居民得以通过不动产升值,共同分享社会经济的进步,从而防止经济结构巨变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贫富分化。这一攸关社会稳定的“社会财富再分配效应”,是“出租”为主的保障房模式所没有的。( 赵燕菁 作者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常务理事、厦门大学教授)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