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在去年年末银行推出并购贷款后,大中型房地产商高层言必称“并购贷款”,中小型开发商则谈“二套房贷”,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以包括“购房退税”等各种救市措施。显然,地产商都和赵本山一样“不差钱”。大家的目标都很清晰,让银行开闸,使企业获得低谷扩张的机会;让购房者不再观望,活跃楼市成交量。但目前来说,要打消银行和消费者的顾虑,仍然是一个有待观的问题。
在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会议室长长的会议桌前,一方是5名严阵以待的银行专家,包括风险部经理、房贷部经理、主管并购贷款的负责人等。他们集体面对的是一个面带微笑、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这位年轻人叫黎弘伟(化名),一家深圳民营地产企业的董事长助理。仅在两个月前,理科出身的他还不懂什么是并购贷款,也不奢望这笔贷款能落在他们头上,毕竟他们只是一家尚未上市的中型民企。
但现在,“从技术上看,这是最后一轮商议了,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不过这一步究竟要走多久,黎弘伟说还不知道。
企业积极银行审慎
黎弘伟清楚,从去年国家宣布并购贷款出台后,觊觎此项目的同行不知多少。从一开始,就有人直指这是地产企业自作多情。果真如此?
尽管去年房地产市场冷冻,资产缩水,但大型房企的抗击风险能力明显高出一筹。随之而至的就是2009年的并购冲动。经此一役,万科的市场份额由2007年的2%上升到2.7%。保利地产也由不足0.7%上升到1.1%。
利用市场波谷,大肆吞并其实早就写进了这些大鳄的计划书中。而适时而至的“并购贷款”更像是雪中送炭。潘石屹就曾表示,如果房企能获得并购贷款,将有利于打开现在僵持的地产局面。
襄王有梦,神女也有心。尽管争议众多,银行也多次表示会对房企的申请加倍小心,但银行大门并未关上。
2009年1月初,在工商银行广东分行与南方联合产权交易中心的签约现场中,碧桂园总裁崔健波以及保利地产董秘岳勇均是座上客。现场公布的工行并购贷款储备客户名单之中,这些大型房企也榜上有名。
无独有偶,深圳工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丘远平也表示,万科、中海、金地等也将被列入储备客户之中。
既然两情相悦,为何并购贷款却迟迟未见成功案例?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