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近日,几则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消息引人关注。一是国家发改委辟谣房地产调控松绑,称北京某媒体有关“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的报道纯属捏造;二是重庆某媒体题为“央行特急文件: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达7折”的报道,将“特急文件”和“房贷利率7折”联系起来,赚足眼球,引发诸多猜想。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个别媒体曲解央行政策意图,有市场炒作之嫌。
之所以出现类似不当报道和过度解读,首先是因为房子和房价是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话题,同时在当前“稳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是否发生改变有着种种猜测。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成为经济生活主题词和网络新闻关键词。例如,央行出乎意料的降息意在“稳增长”;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向民资敞开大门有助于“稳增长”;一些项目的获批也被解读为“稳增长”。在此情况下,房地产行业将如何定位、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房地产行业不可谓不重要,但是围绕房地产展开的利益博弈已经远远超越了市场交易等经济活动。因此,寄望房地产行业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慎之又慎。
房改二十多年来,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很大一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房价的大幅飙升则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重,房地产市场加剧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以“限购”、“限贷”为主要内容的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两年多来,一些大中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有效抑制,部分地区的房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
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较房地产调控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有助于我们认清形势,做出理性的判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房地产调控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但是,与房地产调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相比,房价过快上涨对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伤害显然要大得多。
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需要严厉调控,就是因为房地产市场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呈现严重的泡沫化倾向,房屋日渐脱离其商品属性,而更多体现出投资品的金融属性。房地产成为资金疯狂炒作的对象,成为吸引资金抽离实体经济的磁场。正如有网友所言,“房屋成为投资品甚至投机品而不是基本居住场所,从而造成了一边是比天还高的房价,一边是大量空置房和无数蜗居者。将住房作为投资品,完全背离了中国国情。”
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是中央政府近两年来实行房地产调控的宗旨和原则。今年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的同时,也指出“稳定和严格实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换言之,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会进一步加码,但也不会出现明显放松。
“限购”是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根基。坚持限购政策不动摇,就是坚持和维护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主基调。
在“稳增长”措施不断出台的今天,一项重要工作是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正如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一样,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也需要合理引导。当前,尽管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经济形势远没有2008年时严重。有关政府部门已明确指出,不会出台类似“4万亿”的刺激计划。就货币政策而言,降息会使购房人的利息负担和开发商的融资压力都有所减缓,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刺激房价大幅反弹。针对首套住房和改善性住房等刚性需求,相关金融政策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微调,但并不会动摇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基础。
房价畸高威胁经济健康运行,并容易发展成严肃的政治社会问题。对此,有关部门和市场参与者都需要有清醒的认识。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