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谁也不曾料到,一度被认为将再创新高的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寒意来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早。2007年第四季度起,中央政府以平抑楼价过快上涨为主要目标的强力调控政策,似乎终于收到成效。对眼下这一轮楼市低潮究竟会持续多久,市场影响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不同的人的解读和反应大相径庭,应对策略更是五花八门。
新年伊始便做趋势预测,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但作为长期的行业观察者,面对市场剧烈变局的“失语”,也有不负责任之嫌。因此,本版刊发以下一组报道,目的只是为关心房地产市场的广大读者提供一些解读和判断的素材。一孔之见,并非定论,是否中肯,任人评说。
2008,中小房企兼并年?
新年房企并购第一案呼之欲出
深城投欲投奔远洋地产
雄厚的地方国资背景,垄断的项目土地资源,优越的行业龙头地位,让深城投成为养在深闺不愁嫁的“皇帝女”。但是,房地产业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显后,养尊处优的“她”不知不觉变成了“温水里的青蛙”,一旦外部环境发生更剧烈变化,再欲独自挣扎求存,却已痛感无力回天。此时此刻,投靠“大户人家”以求新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新贵远洋地产(3377.HK)在试图向人们证明,它从不轻许诺言。
“我们有获取黄金地块的能力!”2007年10月上市最后冲刺阶段作全球路演时,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反复向投资者强调。
在此前后的短短几个月内,总部设在北京的远洋地产通过项目及企业并购方式,分别在天津、青岛等北方港口重镇拿下数量可观的土地储备。最新消息透露,它的下一个目的地是南方大港深圳,当地老牌国有房企深圳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深城投),很有可能成为它的“新欢”。
背靠母公司中国远洋集团这艘巨舰的远洋地产借上市之势大肆扩张,本来不足为奇,而曾经身为深圳三大国企控股集团之一、拥有十多年辉煌历史的深城投,因何要“嫁入豪门”呢?
深城投穷则思变
襄王有梦,神女有心。对于远洋地产的收购计划,深城投新一届管理层并不抗拒。
“此事已基本敲定,公告只是时间问题”。深城投一位参与有关决策的高管告诉记者。据称双方已就收购细节达成共识,只是深城投内部的资产与股权问题尚未完全理清,远洋地产不愿在现阶段拍板。
记者了解到,2007年11月深城投董事会通过决议,将该公司工会持有的67%股权转让给深圳市亨利通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后者实际为远洋地产所控制,扮演着收购交易中转的角色,远洋地产已为其提供了2.5亿元的收购资金。
日前记者专门致电远洋地产董秘求证上述说法,但未获正面答复。
1993年成立的深城投,是负责市政和口岸建设管理的深圳市一类企业,主营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及物业管理,包括罗湖口岸等一系列地标式工程,均出自其手。
由于早年全国支援中国第一个特区建设等特殊历史原因,深圳国有房企数量非常多,当地现有上市公司中,1/3是国资背景的开发商。借助于政策倾斜和垄断市中心大片廉价土地,包括深城投在内的这批国有房企,一度取得惊人发展。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却让它们大受打击,几乎体无完肤。
“关键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经营决策迟缓。”一位经历过那个疯狂年代的深圳地产老行家表示,“楼市泡沫破灭后,万科可以壮士断臂,迅速收缩,但国有房企就不可以,花2亿元购入的土地,不管它是否能带来利润,账面上还是2亿元的资产,政府任命的国企负责人,谁敢把它低价出售?”
此后深城投等传统国有房企发展步伐逐渐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近年来虽几经改制重组,后劲依然不足。
“公司改制后,苦于无法突破资金有限的瓶颈,几年来只能靠原有资产升值和几幅遗留土地勉强度日。”新上任的深城投总经理李士兴向本报记者表示。他相信,若再不思进取,企业不但跟不上这一波房地产业的发展高潮,甚至随时都有关门的危险。
远洋地产克隆母公司并购模式
毫无疑问,“并购”已成为远洋地产上市后全国快速扩张最重要的手段。
远洋地产总裁李明曾公开表示,公司超过40%的土地储备是通过并购得来的,今后也将继续坚持这一模式。“目前我们的土地储备是860万平方米,一年之后达到1860万平方米,大家不要太吃惊”。他说。
2007年7月31日,即远洋地产上市招股书统计数据截止的最后一天,该公司签订天津普利达项目主收购协议,同年10月上市前夕,又以21.5亿元收购青岛主要开发商颐中房地产100%的股权。两次出手,共为远洋地产带来了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的待建项目储备。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远洋地产如此大手笔地实施并购术,很明显受到母公司中远集团成功经验的影响。成立于1992年的中远集团,主营航运业务,还先后涉足房地产、工业、贸易、金融及旅游等,其集装箱制造、散装船运输和修船等主营业务板块,都是通过大规模并购,在短短几年排到世界前列的。
“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是大鱼吃小鱼,”李明曾自信地总结说,“但并购能力对企业要求很高,人家凭什么跟我们合作?除了资金以外,还要看品牌和企业文化。”
证券分析师对远洋地产的并购策略另有一番解读。香港凯基证券一位分析师表示,由于新一年里内地宏观调控力度将继续加大,部分城市楼市走势有可能恶化,在港上市的内资地产股如果希望继续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充分表现企业的成长性是唯一途径。
华泰证券地产分析师张弛飞也认为,跨区域发展房企进入新市场时,与其高价拍地,不如直接收购当地公司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房地产是区域性极强的行业,并购“地头蛇”不但可以带来相应的土地储备,更能为“过江龙”落地生根提供丰厚的人脉关系和本地化人才。
好事或会多磨
尽管远洋地产和深城投双方情投意合,但并购最终会否“消化不良”,还是一个未知数。
“国企内部的关系太复杂了。”深圳某知名民营企业一位总经理称,“即使是双方高层同意,这次收购还是存有一定变数的。”
首先,此宗并购案涉及多方利益。广东俗语云,“烂船还有三斤钉”,何况深城投并非一条“烂船”,其多年积淀下来的资产实力,依然不俗。目前除深圳外,该公司在广东东莞、安徽合肥等地拥有可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在建项目,2007年年中,深城投东莞分公司斥资3亿元拍下了广东东莞一幅地王。
“不少深圳本地国有房企也在打它们的主意。”上述人士透露说。按国有企业重组并购运作惯例,如果有多家竞争者,互相比拼的就是各自的“背景和关系”了,如果出现实力相当,彼此僵持的情况,拖上一两年是常事。
深城投内部也传出过“不和谐”的声音。现在该公司有两个主要股东,其一是代职工持股的深城投工会,其二是深城投“一把手”原董事长兼总经理黎家雄。但2007年12月传闻中并购即将落槌之际,黎在毫无先兆之下突然辞职,外界甚至猜测企业内部发生了“政变”。记者曾试图与黎本人接触,但他却一再表示不愿接受采访,并表示不清楚上述收购详情。
另一方面,虽然深城投董事会已做出了股权转让的最后决定,但还是有不少中下层员工不满此次转让计划,担心自身利益受损,部分员工甚至计划向上级主管单位提出申诉。
相关案例一
贵阳世纪中天“舍车保帅”
世纪中天也是含着“金钥匙”出世的地方国资房企,本来应有光明前途,但大股东的进进出出,接盘者的“不务正业”,让它始终未能修成正果,而卷入腐败丑闻,更使其翻身不易。在跨区域发展的地产大鳄眼中,这类“地头蛇”的政府人脉关系和优质土地储备,无疑极具吸引力。
在2007年圣诞节前夕举行的北京全年最后一场大型土地拍卖会上,华润置地(1109.HK)经过一番激战,以14.3亿元(超出起拍价9亿多元)拿下南郊大兴一幅占地约180亩的地块。与之相比,不久前该公司仅以不到10亿元的代价取得贵阳市中心新区15000亩土地的一级开发权,就更像是一份提前收到的圣诞礼物了。
扮演热心肠的“圣诞老人”的是贵州省内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唯一一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世纪中天(000540)。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它变得如此慷慨呢?
据华润置地相关公告称,该公司以现金增资方式取得世纪中天旗下“贵阳云岩区渔安安井片区综合开发项目”(下称云岩区项目)83.33%的股份,并获一级开发权。
按照规划,位于贵阳市区东部的云岩区项目,将分期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商务会展和生态居住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城市新区,区内新建三栋高70层的公司总部大楼和一栋高77层的顶级酒店,成为贵州省的“新地标”。
当地业界人士普遍相信,华润置地介入后,将借机取得该项目二级土地开发资格,一切顺利的话,华润置地后续的房地产开发总投入,预计超过60亿元。
上述业界人士还表示,华润置地这笔合算的买卖,其实得益于世纪中天现任大股东金世旗国际控股“割肉自保”的策略。
资料显示,世纪中天最初名叫贵阳中天,原为贵州省国资委下属企业,1994年A股上市,2000年前后,由身份颇为神秘的刘志远控制的世纪兴业入主后改为现名。据悉,刘当时是证券圈内有名的“金融买家”,擅长买卖公司、炒作股票,名下有多项投资业务。
“世纪中天和政府的关系很好,别人拿不到的地,中天都能以极低的价格拿到。”贵阳明诚房地产开发公司营销经理刘杰说。但据知情人士介绍,世纪兴业入主后,公司一度把投资重心放在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