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央行面对庞大的流动性的确非常头疼,不得不将准备金率的"猛药"当作平常手段来使用,由于效用有限,多次使用也没有导致市场流动性得以收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股市受到负面影响的力度是微弱的。我们可以从反映市场利率的Shibor走势上看到,只是在4月底紧缩政策和长假"夹击"下市场利率迅速走高,但之后就回归低位的平静,之后的紧缩性政策也都只是带来脉冲式的上扬。这反映出流动性泛滥的格局充斥着整个市场,股市的资金供应当然不会因为多次的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所改变。这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一个方面。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问题的另一面。中国是否会任由流动性泛滥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膨胀迅速升温呢?换句话说,流动性泛滥难以收缩是全球大背景造成的、中国也难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客观存在就不加以约束吗?恐怕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第一,频率加快的紧缩性政策出台本身就代表调控的含义,意味着后续的调控政策可能会多方面地密集出台,利空不是出尽、而可能加快频率,不能简单认为我们处于政策真空期。第二,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有滞后效应,现阶段的市场利率不上升不代表未来一、两个月后市场利率不上升,股市资金的供应在持续的流动性收紧政策出台后可能会面临压力;第三,综合性的多管齐下的收缩政策可能出台,除了针对境内商业银行的收缩政策之外,外管局发布的首季短期外债占比57.5%已经远远超过25%的国际警戒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估计对于热钱流入将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
对于紧缩性政策的理解不能简单从一个方面来看问题,如果综合多个方面来观察,就可能不会得出流动性收缩不影响股市的结论来了。短期内市场的理解可能如此,但是利空如果累积下去,释放起来能量就可能超过市场的预期。
成交量维持温和状态
从股指上面反映的是多头对于利空出尽的理解,但是从成交量上面却没有表露出这种看法,成交量维持在温和的水平,没有放大的迹象,说明尽管不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利空视为股市的威胁,但是也没有高涨的入市冲动显露。从7月的月线来看,16.97%的涨幅和较前月萎缩40%的成交量形成鲜明对比,量价配合很不理想。如果单纯从量能的角度来看,上涨是缺乏足够的多头支持的,但是4000点站稳到创新高的这一波行情都始终保持着成交量不放大的状态,这种温和的成交量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笔者认为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多空的交战从散户上升为机构,5·30之前的高换手代表着散户资金频繁进出的忙碌,而目前的格局掌握在基金等机构手中,不紧不慢或是态度不明朗是制约成交量放大的因素;二是温和的成交量维持有利于温和逼空行情的延长,股指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权重指标股,而这类个股往往是散户回避的品种,利用这种心态展开"温和逼空"才能成功,而如果成交量逐步或者突然放大,则这种逼空可能就完成了目的。因此,这种温和的成交量可能在短期内维持,也才能完成逼空和诱多的目的。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