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这孩子爱看‘闲书’,好在他有他自己的房间可以做书房。”9月16日下午5时许,在日照市林海小区13号楼2单元103户内,39岁的下岗职工刘霞边整理着孩子的书架边说。一年前 ,他们一家三口还住在低矮的平房里,而今却已住进了88平米的楼房。刘霞家的22万元买房款中,有5.7万余元是由政府发放的“房补”。而像刘霞这样近年来得到政府购房款补贴的家庭,全日照市共有5000余户。
不集中配建经济适用房,而是向低收入者直接发放一部分自购住房的“真金白银”,这种住房补贴方式,已在业界被誉为“日照模式”。今年8月,“日照模式”入选中组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系列案例选编》,成为全国各地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参考的样本。日照当初为何要改革经适房模式?新模式的优点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到日照寻找答案。
-缘起
经适房在这里曾不招人待见
提起日照市城西郊的荣华小区,不少人心中至今仍会隐隐作痛。因为作为日照首个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它的目标受益者——当地中低收入居民最初并不领情。
16日下午,日照市住房办副主任刘源向记者回忆了那段往事:1999年,日照市实行住房制度改革,在取消了福利分房后,启动了首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和其他城市一样,日照市最初也选择了“集中配建”的经适房建设模式。经过选址,首个经适房项目被建在了城西郊,也就是现在的荣华小区内。当初选址在此的原因之一,是看中周边有水泥厂、化工厂、地毯厂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符合经适房申请条件者都在这里就业。这样,房子建好后,可方便申请者上下班。
这个项目首期4万平米共700套房,2000年正式对外销售,销售价格为每平米750元,仅是当时市场价的一半左右。按照政府部门设想,首批经适房应该很受欢迎。
然而,意外发生了。房子上市后,鲜有人来买。“配套设施差,地理位置偏,出行不方便。”“住在那里感觉等同于‘贫民窟’,有些低人一等的感觉。”“那么多低收入者住一起,形象不好,恐怕将来孩子找对象也会有麻烦”……人们列出了一大堆不愿买房的理由。
据统计,直到2003年,这700套房子在近4年时间内才卖出450套。荣华小区成为日照市首个也是最后一个经适房项目。它以一个并不圆满的句号告别了历史舞台。
-求变
停建经适房,改成发房补
政府投入那么大建经济适用房,为啥就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并经调研后,日照市决定改革经适房建设模式——放弃集中配建经适房,改为货币直补,将“真金白银”补贴到困难家庭,帮助低收入者自行选购住房。
发钱代替集中配建
关于这一改革的特点,日照官方有个“四化”描述:即“用地市场化、补贴货币化、运作透明化、购房自主化”。
据日照市住房办主任厉建伟介绍,所谓用地市场化,就是政府严格按照市场规律获得经适房补贴资金。当年日照市将一块二类50亩经适房用地进行了招拍挂,获得3200万元资金,其中扣除200万元拆迁费后,所得净收益3000万元就成了经适房货币直补的启动资金。
“补贴货币化”的补贴标准如何得出?当时,住建委按照1.2的经适房容积率计算出,50亩地可建大约40000平方米的住宅,按户均70平方米建筑面积计算,共可建572套房。这样算下去,每套房可发的补贴就是5.2447万元(3000万/572≈5.2447万元)。
为了实现“运作透明化、购房自主化”,日照市政府专门制定了货币补贴申请标准,规定申请者必须满足2002年家庭年均收入2万元以下、在市区无住房等四项条件,并按程序公示申请者信息、接受举报。最后拿到补贴的低收入者,就可根据自己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购房了。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