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从经济适用房到廉租房,从限价房到政策性租赁房……一方面随着房价持续攀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买不起房子的中低收入阶层、“夹心层”只能在大中城市“蜗居”,解决这部分群体的居住条件问题成为中央高度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措施频频出台,越来越多的保障性住房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然而,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蜗牛化”依然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一些专家学者表示,尽管中央政府明确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要加快,但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往往采取“乾坤大挪移”的办法,“淡化”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的重要性。
“蜗牛化”成保障性住房“惯例”
据统计,2009年国家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全国共需投入167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493亿元,占29.4%;地方配套1183亿元,占70.6%。但从实际操作上看,由于一些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和征地、拆迁等前期工作准备不足,无法完成当年的建设计划。
常年在珠三角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开发商刘雪丽告诉记者: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限价房廉租房,整个项目从“规划确定—地块拍卖—楼盘动工—物业入住—开发商交楼”,时间上要比同期开发的商品类型楼盘少则长一年,多则三年。
刘雪丽说:“一至三年时间意味着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利润’能够成倍地增加。”
首先是开发周期和进入市场周期的延长,意味着将有多方从中受益。地方政府负责项目运作的部门往往是受益最大的环节,一般而言,一至三年的开发,周围地块能够迅速升值,地方政府可以取得丰厚的财政收入。以南宁市快环时代城经济适用房为例,从2004年开始运作到2009年交房为止,周围的地块价格几乎翻了一倍,同期开发的商品房楼盘售价也从每平方米1800元飙升到4500元。
其次是房开商能够将保障性住房项目“拉大旗作虎皮”,作为自己参与竞标周边其他项目的“核心竞争力”。愿意配合政府搞保障性住房开发的房开商肯定不是“傻子”,在确定参与竞标之前,房开商往往已经掌握了经济适用房周边的地块,剩下的问题是,如何通过以经济适用房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与自己开发的楼盘“整合”,将由政府负责承担的公共设施、绿化水电等“纳入”到自己开发的楼盘领域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商品性楼盘开支。
第三是开发商“隔三岔五”地“放盘”,把经济适用房作为市场“温度计”,最大限度地掌控楼盘价格,获取丰厚利润。
目前,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组成部分的保障性住房,大多采取与商品房地块、商品房楼盘“结伴”开发和销售的方式,这确实是避免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贫民窟”的关键环节。但这一做法也同时被房开商所利用。房开商往往与房地产中介公司联手,在楼盘即将放盘前半年时间,就在网页、社区论坛等公布“经济适用房转手、转租”信息,从中试探市场的最高承受价格,从而在放盘之后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