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中国政府的住房政策悄然转舵。2010年11月2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住建部)在向各地发出的《关于报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称:“明年计划安排建设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性住房1000万套。”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相比2010年的580万套,增长72.4%。这张惊人的任务单,几乎相当于2010年全国商品住宅的销售总套数。
这是自1998年中国政府停止福利分房、实施房改后,政府推出的最大规模的保障房计划。这相当于在既有的商品房市场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一个等量的保障房市场。
高房价逼出1000万套保障房
庞大的保障房计划,正向外界传递着强烈的变革信号:由政府主导的保障房,将挤入被商品房所垄断的住宅市场,“商品房+保障房”的双轨制时代即将到来。
政策转向并非空穴来风。“以前我们的住房以市场供应为主,现在要初步形成两条腿走路,政府和市场两重因素都要考虑进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房地产处处长赵路兴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两条腿走路,就是商品房和保障房并重。
“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从2008年中央政府宣布建立住房保障体系开始,学习中国香港与新加坡的双轨制已经成为中国楼市的目标。不管实现这个目标的结果是否圆满,目前学习的步子正在加快。
加快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商品房价越来越难以控制。2010年11月14日,在澳门北区工联会,当人群中有年轻人抱怨楼价太贵,呼吁政府介入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如是回应,“这件事确实很难,你看内地,左一个(国)十条、右一个(国)五条,但房价就是压不下来。”
温家宝的这一表述,被认为是政府释放的住房政策调整的信号之一。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也表明了政府房地产调控的无可奈何:2010年11月,77个国内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7.7%。在温家宝作上述感叹的一周后,住建部向外界公布了近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保障房建设计划。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中国的房地产政策经历钟摆式的大调整。1998年是调整的分水岭,在这之前,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基本上由政府提供,此时,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还只是市场的补充;1998年,政府停止福利分房,进行住房分配体制改革。
2003年8月12日,由当时的建设部牵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即“18号文”),通知中,把经济适用房由“住房供应主体”,修改成“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由此,经济适用房在各大城市趋于消失,住房公共产品特性开始被削弱。此后,商品房成为住房市场供应主体。不到十年,开发商迅速膨胀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上的垄断者。
“过去我们的保障房建设的历史欠账太多。”中国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顾云昌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1998年房改后,国内商品房体系独大,保障房所占比例很低。近期政府推出的1000万套保障房计划,有“还账”的意思在里面。
2006年开始,鉴于高房价带来的社会紧张关系,中国在住房保障进程上开始回补功课。当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六项措施调控房地产,其中一条便是——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之后,住房保障政策密集出台。2008年11月,9000亿安居工程出炉。2009年3月,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提出,三年内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困难。随后,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发布了《2009-2011廉租房保障规划》,称用3年时间解决747万户城市困难家庭住房。
2010年6月中旬,住建部等七部门发文要求加快发展公共租赁房。
2010年年底,住建部称2011年将建1000万套保障房。海量保障房入市,将给中国房地产市场带来怎样的冲击?2010年,政府推出了580万套保障房计划,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在去年12月30日对外表示,2010年全年全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基本建成370万套。
顾云昌表示,据此推测,2011年尽管政府规划1000万套保障房,但到年底最终面向市场的具体供应套数则未可知。顾云昌认为,在未来数年保障房建设是否仍将保持目前的超大规模,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