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海南人说海南好,那是真好,好得“往地里插根筷子就能发芽”。
从2010年1月4日起,海南更好了,好得不需要往地里插筷子,只要有块地就能发财,当然,最好是沿海岸线的土地。那一天,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变化来得如此之快,海南人没有想到。2010年2月18日,当我们开始沿着1528公里的海南海岸线,东西两线8个城市开始为期6天的海南地产考察时,人们向我们感叹:“那片烂尾楼,烂了十几年都没人要,现在倒是有好多人抢着接盘,可老板又不肯卖了!”这是1月4日之后才发生的事情。
变化来得如此失衡,不知道海南人有没有想到。“10天赚了60%,海南房价疯狂吓坏职业炒房者”、“海南房价遭爆炒伤及谁”、“海南省真想降房价吗”……《意见》公布后的这52天,或许是海南最受全国关注的历史时刻,对这一波海南热,舆论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声音:
革新,开放,发展;
爆炒,混乱,冲击;
魔咒,泡沫,复制;
我们翻遍《意见》二十八条,它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热带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都提了意见,却没有涉及房地产业。然而现实是,这52天,所有与海南有关的消息,几乎都打上了土地、炒房、投资客的印鉴。建设“国际旅游岛”俨然成了操盘国际“房产岛”。
是海南迷失了,还是我们迷失了?
“国际旅游岛”这是一个新的梦想,用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任迟福林的话来说,就是“时隔22年(从1988年海南建省算起),海南终于再次找着了北”。
迟所理解的“北”是什么?他的解释是:放航权、零关税、免签证。其背后是海南争取其“特区”本质的经济目的。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海南被赋予当时全国最优惠的开放政策和改革试验权。但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海南引以为傲的“政策优势”几乎丧失殆尽,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让海南意识到其一直以来过于依靠外资的发展思路急需修正。所以我们看到的最终版的旅游岛计划带着更多的“内向型”特征,与中央的“内需型”经济结构调整倾向一拍即合。“国际”的真意在于放航权、免签证,“旅游”的真意则在零关税——单凭自然景观资源,海南有太多竞争对手。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