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胡同里的生活
两代人讲述——胡同高楼别样的生活
从简陋低洼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与天津人住房一起变化的还有人们的生活。
房管员忙并快乐着
今年67岁的吴玉兰从房管员的岗位退休下来已经十几年了,现在的她精神依然很好,生活过得规律而充实。“日子过得还挺忙”,吴玉 兰这样形容她的退休生活。
在上世纪60年代,身为房管员的吴玉兰也很忙。记者在西南楼房管站见到吴玉兰时,她刚从附近“锻炼”回来。回想起做房管员的那段 经历,吴玉兰依然记忆犹新。
1963年,21岁的吴玉兰开始从事房管员工作。那个时候,房管员主要的职责就是修房,一个人管一条街,大约有二三百户。谁家的房子 漏雨了,吴玉兰负责帮忙联系找人维修。吴玉兰对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每一位住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对一些特殊住户更是倍加关照。
现在留在吴玉兰记忆里的还有一个老李,老李和妻子以及岳母当时住在南北大街,一家三口人都是盲人。对这个特殊的住户,吴玉兰也 给予了特殊的照顾。“只要他们家里有什么事,不管是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我们都会热心帮忙。”吴玉兰说,要是房子的问题,那就更是 义不容辞。吴玉兰经常和一群20几岁的青年人到老李家里嘘寒问暖,只要他们一来,老李家里就点灯坐水,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对待他们。
吴玉兰说:“只要我们去了,还没等开口他们就听出来了。”
那时候大家都很有干劲也很有拼劲,“你起得早,我起得比你还早”,吴玉兰说,同事们之间的感情也都很好。因为大家的收入都不高 ,他们就自发的组织互助行动,他们把这叫做“打会儿”。“每个月,我们会从工资里拿出一些钱,每人2元,10个人就是20元。碰到谁家里有 事急需用钱的话,就把这笔钱给他们用。”
到了涨工资的时候,那种快乐就更是无可比拟了。上世纪70年代,吴玉兰他们的工资从33.66元涨到了44.08元,根据3、6、4这几个数 字所对应的音符,他们兴奋地把这次涨工资叫做“咪咪拉拉改发发”,以庆祝自己“发了”。
雨后的胡同
胡同里的生活
根据《天津房地产志》的记载,1949年初,全市人均居住面积为3.59平方米。在1950年至1957年间,住宅建设投资比重较前增大,但住 宅建设仍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人均居住面积稍有下降,1957年为3.28平方米。
吴玉兰回忆说,那个时候大家住的条件都不好,“家里也没什么家具,基本上就是一个桌子,一张床。住的都是平房,而且还是‘三级 跳坑’。”所谓“三级跳坑”,就是胡同比马路低、院子比胡同低、屋里比院子低,刚好形成一级比一级低的格局。因为就住在“坑”里,要 是一下雨,一家人都得从屋里往外清理雨水。
西南楼房管站的房管员陈萍红对这种下雨带来的烦恼也印象深刻,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房管员。“一到下雨天,做饭时还得有人专 门给打伞。”陈萍红告诉记者,有些住户随着家里人口的增加,厨房也会用来住人,做饭就只好在屋外。碰到下雨天,就要打伞做饭。
虽然有这些烦恼,但是住在胡同里的日子还是很让人回味。每天早晨,胡同两端的水龙头周围可热闹了。大家穿的五花八门聚集在这里 准备洗漱,在排队等待的期间,大家开始互相交流,家长里短就会从这里开始传播。别看队伍不成形,可是排队顺序都在大家心里呢。轮到谁 了,不管他此刻站在什么地方,立刻会出现在水龙头旁,也没有人因为“加塞儿”而闹别扭。遇到用水紧张或是要节约用水的时候,水龙头还 会用木盒子锁上。
每逢谁家里有人结婚,大家会一起跟着热闹起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最后,所有收到的礼品都会摆出来,还要贴上都是谁家送 的,以表示感谢。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