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拓展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是目前烟台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破题”?五区发展如何形成合力嬗变发展?请看—— |
“真正把芝罘、莱山、福山、牟平和经济开发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自觉用‘大城市’、‘大市区’的理念谋划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尽快实现市、区在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交通体系、基础设施、空间布局、法规政策等方面的快速对接和紧密融合。”今年以来,拓展中心城市、发展城市经济成为烟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成为烟台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亟待破解的课题。
围绕“如何更好推动烟台中心城市发展”,山东大学社区研究所教授张景芬、烟台市科协主席杜湘波、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牛勇平、烟台公路学会研究员李荣富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建设性分析。
〓 着力丰富中心城市内涵
【核心观点】:城市的扩展与经济的扩张是对应的。推进城市化并不仅仅是外延扩张和硬件投入,还包括软环境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这也是城市内涵和质量的重要方面和体现。
杜湘波:城市经济发展环境由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系统构成。软环境作用是潜在的、隐性的,但却能够被人们所感知。软环境包括制度环境、体制环境、政治环境、行政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投资环境、治安环境、诚信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它是城市社会发展赖以依托的非物质基础,也是城市经济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长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发展城市经济一方面要不断加强硬环境建设,增强城市硬实力;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加强软环境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软环境建设关系到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当前我市的软环境建设应在营造软环境氛围、培育城市新理念、增强城市意识与集聚人才方面寻求新突破。
张景芬: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过,大学不是指大校,而是指大师。同理,所谓大城市,不仅仅是指高楼宽路,也不仅仅是指人口多,更重要的是城市的内涵即城市的质量。在经济结构的质量上,体现在人均GDP、三产比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等。而学历构成、科技人员比重等人口质量,人均消费、公共交通、图书馆、社会消费、医院、电话、网络普及率等社会生活质量,建成区面积、绿化等城市建设质量,也同样重要。
〓 城市经济形成强势支撑
【核心观点】:发展中心城市,首要是发展城市经济,它是基础也是保证。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势支撑,中心城市就会外强中干。
杜湘波:发展城市经济要依托产业能级与知名大企业的推动,没有大企业的产业,发展城市经济就是一句空话。以青岛为例,其之所以能产生海尔等一批大企业与知名企业家,是高校、政府与市直部门长期紧密服务于市直企业所形成的一种产业文化底蕴的结果。当我们还习惯于烟台地区、行署工作思路的时候,青岛、大连政府市直部门颁布的红头文件早已将“县市区”调整为“区市县”了。所以,营造党政界、知识界、企业界、媒体界服务烟台城区经济、市直企业的氛围,加大工作力度,培育中心城市产业核心和未来优势产业,实现城市型现代支柱产业、都市型农业、城市海洋经济、临港经济、城市型民营经济,拓宽城市现代服务业已是刻不容缓。
牛勇平:烟台中心城市所辖各区要有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
所谓网络化开发,就是建设专业化产业发展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业流通区、中央商务和服务区(含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和商务区(含滨海观光带、中心城区旅游区和蓬莱长岛龙口旅游区)、临港产业区等等。
而集群的产业氛围可以培养劳动力要素对该种产业相关知识与创新的敏感性,降低创新成本。以烟台农业为例,农业深加工产业的集群有利于产生“品牌效应”和“名牌效应”,如果蔬、水产和特产都可以走“集群生产-产业化-集群加工-标准化-创出品牌-国际化”的道路。举一个例子,烟台的大樱桃很好,但并没有成为“名牌”产品,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单个农户的非集约化生产。如果是集约化生产,完全可以创出品牌,获得更多的利润。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