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暗含玄机:房价调控是否已到位?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多次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楼市的调控正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小幅调整而又稳健前行;但市民们的感觉却与此迥然相反。准备购房的陈惠芳就是其中的一位。陈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港口工作委员会的秘书长。“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计算数字的,反正我是没感到(房价)下降,”她说,“不继续涨就谢天谢地了。”
更显蹊跷的是,即便用官方公开的数据进行测算,不同机构得出的结果亦迥然不同。上海房地产机构易居研究院将上海房地局网站“网上房地产”2006年每天公布的成交信息汇总,测算出全年的成交总金额,再除以成交面积,得出平均房价为9437元/平方米。而上海房地局通过抽样、加权平均等“专业统计”,得出平均房价为7038元/平方米。
为什么主管部门公布的 涨跌跟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不一致?为什么不同机构公布的同一城市的房价数据互相“打架”?
21世纪不动产龙茗路加盟店的置业经理冯新华分析,主要是郊区的板块下降幅度大于市区上涨幅度,只要“精心”选择样本,“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下降了。”
业内人士指出,“数字”房价与“感觉房价”不一致留下诸多启示:
其一,平均数并不能代表大多数。统计数据给的是平均数,只要多放些远郊的成交量进入统计范围,均价就拉低了。对于买房人而言,房屋均价已经蜕变成一个缺乏实际针对性的指标,非但无益,反而可能误导消费者。如实衡量一个城市的房价,应该分区、分圈层来统计,政府部门需及时公开不同区域、不同板块的新房、旧房的成交信息,而不是“饺子汤圆一锅煮”,只给出一个整体也许真实、但局部失真的概念——均价。
其二,笼统、迟滞的数据其实没有价值。广州房地产研究者韩世同指出,正是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数据公布得不及时、不详尽,才让不良开发商有机可乘。要解决楼市均价忽悠百姓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放弃分歧,携起手来共同建立完整的房产信息体系,统一对外发布,及时披露市场信息。“应该像股市一样每天将每个楼盘的成交均价、最低价和最高价公布,并在此基础上按区、按类统计成交均价和数量,才可以对楼盘和区域楼价涨跌作出准确判断。”韩世同说。
其三,不可轻言房地产调控已经到位。此前,个别“专家”大谈上海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控到位,潜台词无非是不必再执行调控政策了。
上海社科院房地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姚宏来指出,客观来说,上海在房地产上的宏观调控执行得比其他不少城市要好。但2006年上海住房价格和居民收入比仍超过10,廉租房覆盖面仍不过区区几万户。他认为,在住房保障体系尚未完善、房价没有降到合理水平之前,还谈不上调控到位。
他提醒,现在有些专家在一些房地产公司担任要职(如董事),其言论难以保持公正,并可能误导市场,应该警惕。
眼下,对于大多数城市来说,应该清楚:保障尚未到位,调控还需继续。(徐寿松 彭勇)
姓名: | 手机号: *必填 | 看房路线: |
版权所有 © 2009 烟台龙真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服务声明 (鲁ICP备05034347号) 地址:烟台市北马路三水商务大厦1815室 电话:0535-6666806 全景统计
网站合作伙伴:烟台装饰协会 山东房地产网 莱山房产交易中心 网站法律顾问:山东百灵律师事务所